11月7日晚,永泰能源(600157.SH)發布公告稱,公司所屬陜西億華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海則灘煤礦于近日取得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頒發的《采礦許可證》,標志著項目建設手續已全部辦理完成,已具備開工建設條件。項目計劃2023年一季度開工建設,2026年三季度具備出煤條件。2027年實現達產后,將進一步助力公司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海則灘煤礦項目位于陜西榆橫礦區南區,資源量為11.45億噸,煤種主要為優質動力煤及化工用煤(長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平均發熱量6500大卡以上,項目產能建設規模為600萬噸/年,煤炭可直接通過國家“北煤南運”重要戰略運輸通道——浩吉鐵路運往全國各地,外運成本低廉,是國家能源局按照先進產能批復的新建煤礦項目和陜北煤化工的重要原料供應點,也是陜西省榆林市“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目標”重點項目和十四五能源保供重點開工煤礦,同時列入了陜西省2022年度重點開工項目。
據了解,海則灘煤礦項目產能置換方案于2021年6月30日獲得國家能源局批復,2022年2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項目后續開發,6月9日,海則灘煤礦項目正式獲得了國家生態環境部環評批復,至今順利取了采礦許可證,該項目正式由探轉采,為永泰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護傘,同時也為公司營收帶來了新的成長空間。
據專業人士分析,海則灘煤礦項目具有資源儲量大、建礦條件好、預期效益優、開采壽命長等優勢,隨著項目正式由探轉采,為公司為來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就當前形勢而言,“碳達峰、碳中和”是國家高質量發展要求,但從傳統能源穩步過渡到新能源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這就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能源依然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發揮原有的基礎保障供應作用。同時,在“雙碳”目標下,傳統能源不斷地進行優化發展,這對于永泰能源來說是一大利好。
此次海則灘項目的正式取得采礦許可證,對于永泰能源公司有著深遠的影響,項目價值大幅提升,公司煤炭產能規模大幅增長,有助于公司實現煤電一體化,大幅降低所屬電廠發電成本,進一步提高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增強公司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公司煤炭品牌形象、產品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并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
隨著海則灘煤礦項目的順利推進,永泰能源未來在經營收益上也將會得到不錯的回報,僅按證載規模600萬噸/年測算,海則灘煤礦建成達產后每年即可實現營業收入約50億元、利潤總額約25億元、凈利潤約20億元、經營性凈現金流量約25億元,將大幅提升公司整體盈利水平和經營業績。
值得關注的是,海則灘煤礦建成達產后,永泰能源煤炭產量規模將大幅增長,產能規模有望突破2000萬噸/年,這使得永泰能源在營收方面擁有更大的想象空間,不斷為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添磚加瓦。
未來,永泰能源將積極響應國家關于能源穩供保供政策,加快海則灘煤礦建設進度,著力將海則灘煤礦打造成“安全、綠色、高效、智能”的現代化大型礦井,為國家能源穩定供應及公司后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部分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并對此表示最深的歉意!